当前位置:蕾拉小姐>社会资讯 >   正文

佛山投数千灭蚊鱼 1条1天灭蚊438只 究竟是怎么回事?

导读:在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背景下,佛山市近日采取了一项创新的生物防治措施——在多个公园投放灭蚊鱼,以降低蚊虫繁殖率,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...

在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背景下,佛山市近日采取了一项创新的生物防治措施——在多个公园投放“灭蚊鱼”,以降低蚊虫繁殖率,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。据相关报道,此次投放的“灭蚊鱼”共计5200尾,其中仅一天时间,一条饥饿的灭蚊鱼就能捕食438条蚊幼虫。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度重视,也展现了生态防控手段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。

佛山投数千灭蚊鱼 1条1天灭蚊438只 究竟是怎么回事?

7月23日,佛山市禅城区园林工人在亚洲艺术公园的小湖中首次投放了200条以蚊卵及蚊幼虫为食的鱼苗。次日,亚艺公园再次投放4000条“灭蚊鱼”,中山公园也同步投放了1000条。这些鱼苗的投放旨在通过生物防治方式有效降低蚊虫孳生密度,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对环境的影响,构建长效防控机制。

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通报,截至7月24日,佛山市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,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,均为轻症病例。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,佛山市禅城区城管部门迅速行动,不仅加大了鱼苗投放量,还对重点城市绿地进行了全面的消杀作业,清理积水,修剪绿篱,强化保洁力度,以减少蚊虫孳生的温床。

除了“灭蚊鱼”这一创新手段外,佛山市还采取了多项配套措施来加强蚊虫防控。例如,禅城区祖庙街道试点“以蚊治蚊”的生物防治法,通过释放携带沃尔巴克菌的雄性白纹伊蚊,与野外雌性白纹伊蚊交配后,使雌蚊的卵无法孵化,从而达到长期控制蚊虫数量的目的。此外,南庄镇龙津村则创新启用“无人机+”智慧防控模式,针对伊蚊孳生高风险区域进行巡查,提高防控效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“灭蚊鱼”在珠三角地区已经站稳脚跟,但也有专家指出,食蚊鱼虽在当地存在多年,但不代表可以随意投放扩散。食蚊鱼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,其耐污染、适应力强、繁殖能力高等特点,可能对当地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。因此,在推广和应用此类生物防治手段时,必须科学评估其生态影响,确保生态平衡不受破坏。

与此同时,佛山市居民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采取多种措施配合灭蚊行动。例如,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和西樵镇、中山市沙溪镇和南头镇等镇街陆续发布傍晚点蚊香的通知公告,号召居民在蚊虫活跃时段共同驱蚊。专家建议,居民在清晨和傍晚减少外出,适当涂抹驱蚊液,做好个人防护,以降低感染风险。

“灭蚊鱼”上岗不仅为佛山市的蚊虫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,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,未来城市治理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探索更多绿色、可持续的防控手段。

内容